怎么判断音色好不好?决定音色的三个因素

当我作为乐队成员,接触到独奏家来合作排练时,通常只要演奏家演奏十几秒钟,大家就开始会心地交换眼神,因为这十几秒,已经令人了解到这位演奏家是什么级别的(当然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但是的确也能听出来哪些人更厉害一些)。同样,当我们担任一些儿童考级和比赛的评委时,基本听十几秒钟,也能够判断出这个孩子目前的学习状况。接下来的几分钟演奏,不过是再进一步了解一下这名选手的其他状况和素质。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到底是什么决定了哪些人的演奏可以令人一“听”钟情(love at the first sound),哪些人的演奏哪怕再长,错误再少,也并不会给人心动感?

这就是本文要讲的,学习乐器需要尽早掌握,并且需要不断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音色。下面就来看看怎么判断音色好不好?以及决定音色的三个因素具体是什么。

怎么判断音色好不好?决定音色的三个因素

声音响度

响度,又称声强或音量,响度是感觉判断的声音强弱,即声音响亮的程度,根据它可以把声音排成由轻到响的序列。响度的大小取决于音强、音高、音色、音长等条件。响度描述的是声音的响亮程度,表示人耳对声音的主观感受国家标准标志,其计量单位是宋,定义1kHz,声压级为40dB纯音的响度为1宋。

大多数人对信号声级突变3dB以下时是感觉不出来的,因此对音响系统常以3dB作为允许的频率响应曲线变化范围。

人耳对声音的感觉,不仅和声压有关,还和频率有关。声压级相同,频率不同的声音,听起来响亮程度也不同。如空压机与电锯,同是100分贝声压级的噪声.听起来电锯声要响得多。按人耳对声音的感觉特性,依据声压和频率定出人对声音的主观音响感觉量,称为响度级,单位为方。

以频率为1000赫兹的纯音作为基准音,其他频率的声音听起来与基准音一样响,该声音的响度级就等于基准音的声压级,即响度级与声压级是一个概念。例如,某噪声的频率为100赫兹,强度为50分贝,其响度与频率为1000赫兹,强度为20分贝的声音响度相同,则该噪声的响度级为20方。人耳对于高频噪声是1000~5000赫兹的声音敏感,对低频声音不敏感。例如,同是是40方的响度级,对1000赫兹声音来说,声压级是40分贝;4000赫兹的声音,声压级是37分贝;100赫兹的声音,声压级52分贝;30赫兹的声音,声压级是78分贝。也就是说,低频的80分贝的声音,听起来和高频的37分贝的声音感觉是一样的。但是声压级在80分贝以上时,各个频率的声压级与响度级的数值就比较接近了,这表明当声压级较高时,人耳对各个频率的声音的感觉基本是一样的。

声音音调

音高也称音调,表示人耳对声音调子高低的主观感受。客观上音高大小主要取决于声波基频的高低,频率高则音调高,反之则低,单位用赫兹(Hz)表示。主观感觉的音高单位是“美”,通常定义响度为40方的1kHz纯音的音高为1000美。赫兹与“美”同样是表示音高的两个不同概念而又有联系的单位。

人耳对响度的感觉有一个从闻阈到痛阈的范围。人耳对频率的感觉同样有一个从最低可听频率20Hz到最高可听频率别20kHz的范围。响度的测量是以1kHz纯音为基准,同样,音高的测量是以40dB声强的纯音为基准。实验证明,音高与频率之间的变化并非线性关系,除了频率之外,音高还与声音的响度及波形有关。音高的变化与两个频率相对变化的对数成正比。不管原来频率多少,只要两个40dB的纯音频率都增加1个倍频程(即1倍),人耳感受到的音高变化则相同。在音乐声学中,音高的连续变化称为滑音,1个倍频程相当于乐音提高了一个八度音阶。根据人耳对音高的实际感受,人的语音频率范围可放宽到80Hz–12kHz,乐音较宽,效果音则更宽。

声音音色

音色又称音品,由声音波形的谐波频谱和包络决定。声音波形的基频所产生的听得最清楚的音称为基音,各次谐波的微小振动所产生的声音称泛音。单一频率的音称为纯音,具有谐波的音称为复音。每个基音都有固有的频率和不同响度的泛音,借此可以区别其它具有相同响度和音调的声音。声音波形各次谐波的比例和随时间的衰减大小决定了各种声源的音色特征,其包络是每个周期波峰间的连线,包络的陡缓影响声音强度的瞬态特性。声音的音色色彩纷呈,变化万千,高保真(Hi—Fi)音响的目标就是要尽可能准确地传输、还原重建原始声场的一切特征,使人们其实地感受到诸如声源定位感、空间包围感、层次厚度感等各种临场听感的立体环绕声效果。

另外,表征声音的其它物理特性还有:音值,又称音长,是由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决定的。持续的时间长,音则长;反之则短。从以上主观描述声音的三个主要特征看,人耳的听觉特性并非完全线性。声音传到人的耳内经处理后,除了基音外,还会产生各种谐音及它们的和音和差音,并不是所有这些成分都能被感觉。人耳对声音具有接收、选择、分析、判断响度、音高和音品的功能,例如,人耳对高频声音信号只能感受到对声音定位有决定性影响的时域波形的包络(特别是变化快的包络在内耳的延时),而感觉不出单个周期的波形和判断不出频率非常接近的高频信号的方向;以及对声音幅度分辨率低,对相位失真不敏感等。这些涉及心理声学和生理声学方面的复杂问题。

如何才能让自己演奏出来的音色越来越动听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先努力起来:

一,大量地听优质的演奏。在内心建立起好的音色概念。

如果一个人从未听过好的琴声,他一定无法演奏出好的琴声。只有在心中先对声音有一个预想,才会在练习过程中努力去靠近这个梦想中的声音。除了聆听以音色出名的演奏家的唱片以外,也要多听他们现场的演奏。好的演奏家会令你对这个乐器的声音产生全新的概念,用文字很难形容,例如弦乐的“奶油味”,钢琴的“水晶般的触键效果”,这些都只能亲耳听过之后才可以获得感受。一个好的厨师一定是一个顶级挑剔的吃货,一个好的演奏者首先也要去培养自己的耳朵。

二,在每日的练习中,不断地去打磨自己对音色的敏感程度。

说到培养耳朵,我们听其他人的演奏时会比较客观,但是听自己演奏时就不会那么仔细和挑剔了。首先由于我们离乐器比较近,听到的声音和振动情况到了观众那里都是打了折扣的。而且,当遇到演奏技巧比较困难的地方时,例如在弦乐高把位、管乐和声乐的高音域等等困难技巧时,我们可能就以完成技术为使命,忘记去客观地聆听。这个时候由于内心和肌肉的紧张,声音已经变得很难听了。以前去大学琴房练习时,可以听到许多人练习得非常专注、大声、勤奋,但是音色都是尖利、难听甚至破掉的,自己还没有知觉。所以,在每天的练习中,花一些时间,去反省自己在音色的控制上有没有注意,就可以少走许多弯路。

三,去了解你的乐器发出好声音的途径。

演奏乐器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有许多说不清的精神力量影响着我们的发音。但是,首先声音的振动就是一个物理现象,不符合规律的美是不存在的。用小提琴来举例,影响音色的要素主要有三大类:触弦点、弓压,弓速。这三者之间可以产生千万种变化,加上左手的按指以及揉弦,所以一千个人演奏小提琴,就会有一千种音色。

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只要中正的触弦点以合理的弓压、均匀的弓速把弓走直拉奏,那么至少可以得到一个健康的小提琴的发音。之后如果想在乐曲中演奏出自己需要的音色,那么就需要像画家调颜色一样,在这三点上进行平衡和取舍。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就可以在演奏乐器时,像做实验一样,尝试出一个自己满意的音色,并且通过练习让肌肉记住不同的组合。想要获得好的音色,不能仅仅纸上谈兵,要在头脑非常清晰冷静的时候,有意识地去做发音的练习。当形成习惯之后,自然就可以信手拈来。

一旦我们内心对好的音色产生了追求,就开始靠近学习乐器的本质了。说到底,我们学习乐器是为了追求美的声音。在课上,我经常用唱的方法模仿学生奏出的不好听的声音,和他们一起哈哈大笑,也会和学生一起为找到了好的音色而兴奋不已。总之,练琴时花功夫去琢磨和寻找好的音色,无疑是最值得的。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axinbiji.com/7752.html
(0)
上一篇 2023年 2月 15日 上午10:21
下一篇 2023年 2月 15日 上午10:35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