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晚景全诗解析以及这首诗的意思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赏析

《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苏轼题写在友人惠崇和尚《春江晚景》这幅画上的诗句。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能诗善画,所以能揣测出画家的心中所想,抓住惠崇这幅《春江晚景》的立意,仅仅使用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初春江面上的春天景致。

刚刚绽放的桃花、江水渐渐变暖、鸭子争相下水嬉戏、芦苇嫩芽刚刚长出等,都说明春天的刚刚到来。“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对整首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仅如此,其中还包含科学的道理。从鸭子争先恐后下水说明水温的变化,水温的变化也就意味着空气温度的变化,而过了冬天,气温的变化就意味着春天的到来。

他把画家没有办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通过动植物的变化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不禁拍案叫绝。这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交融,成为了题画诗中不可多得,脍炙人口的经典诗篇,被人们广为传诵。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惠崇春江晚景全诗解析以及这首诗的意思吧。

惠崇春江晚景全诗解析以及这首诗的意思

《苏东坡全集》、“人教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均有收录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luán)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创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画所写的题画诗。

【字词解释】

惠崇:福建建阳僧人,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蒌蒿(lóu hāo):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类。《诗经》中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原文翻译】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

鸭子在水中嬉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

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实战演练】

1.《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有动有静,其中动态的景物有哪些,静态的景物有哪些?

答:动态的景物有河豚和鸭,静态的景物有竹子,桃花,蒌蒿还有芦芽。

2.《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自然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来临的喜爱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诗词赏析】

这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诗人苏轼提出的“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的理念,在他的这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axinbiji.com/4946.html
(0)
上一篇 2023年 1月 8日 上午10:15
下一篇 2023年 1月 9日 上午10:01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