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与砚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其中被称为“文房四宝之首”的砚台以品性坚润,传万世不朽,留千古而永存之风范,备受文人墨客的珍爱。下面就来看看墨与砚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吧。

墨与砚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有一篇故事叫《墨与砚》。讲述的是黑墨和砚台之间发生的故事。

黑墨和砚台本是一对好搭档,可是黑墨觉得不能一直在砚台这个地方转一辈子,它还觉得在桌面上或地面上打转转会更有趣,保证可以磨出更多的墨汁来。砚台好心劝黑墨,黑墨不听,反而生气了。黑墨跳出砚台,在桌子上转啊,转啊,结果腰也扭了,腿也折了,却一点墨汁也没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黑墨和砚台是一对好搭档,谁也离不开谁,密切配合,才能发挥各自的作用。也比喻人不能太骄傲,也不能把自己的能力想的太高,结果却一无所有,留下终身遗憾。

延生阅读:墨和砚的前世今生

书法要用墨,墨的好坏,对作品影响很大,书写的墨汁,除了水分以外,还有些什么成份呢?明代宋应星在他的名著《天工开物》中说:“凡墨,烧烟,凝质而为之。”所谓烧烟,指烧木头或者油料,以取得碳粉,又称烟煤,烟炱(tái),也就是作为黑颜色的碳黑。凝质就是胶,通常是用动物胶。也就是说,碳黑,胶质和水,是墨汁的三大主要成分。

1.先讲讲碳黑,木材经过不充分燃烧,就会产生大量的浓烟,烟粒就是碳黑。碳在自然界有三种存在形式:钻石、石墨和煤。碳黑是碳不定形的粉末。作为广泛应用的黑颜料,性质稳定,被覆力极强。

1.1天然碳黑——石墨

在人们掌握造碳黑以前,古代还用过石墨。石墨是天然的碳,比较软,容易磨成粉。晋朝陆云写信给哥哥陆机,说“曹公(就是曹操)藏石墨数十万斤”。可见到魏晋时期,还在使用石墨写字。明初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说:“上古无黑,竹梃点漆而书”。竹梃就是小竹棍,点漆来写字。“中古方以石磨汁”。用两块石头磨黑汁。这是汉代的砚台,相当的简陋。和现在砚台不同的是,另有一块研石。把石墨或者烟煤粉末放一点在砚台上,加上水,用研石按住磨成墨汁。

汉代的砚台

陶宗仪又说:“至魏晋时,始有墨丸,乃漆烟、松煤夹和为之。”从现在考古实物来看,墨丸使用早得多。把漆烟、松煤加在一起,证明已经懂得用胶了。1983年,广州象岗山西汉南越王墓出土了三方砚,这是其中的两方,此外还出土了4300粒墨丸。1973年山西还发现过春秋时期制作的石砚和墨丸。时代很早。以砚台上放几粒墨丸,和水一起,就可以磨制墨汁。想起来孔子、老子、庄子,大约也是用类似的方法吧。

1.2松烟

后来掌握了烧木取烟的技术,可以取得更高质量的碳粉,大约从东汉开始,一直到明代,松烟都是制墨的主要原料。宋应星《天工开物》说,当时制墨:“取松烟为者,居十之九”。成为主要方式。松烟是烧松树取烟,在伐木前,先要把松树的胶香(也就是松香)流掉。如果松香没有流掉,烧出来的烟,就有粘结之病。流松香的方法,并不难。在松树根部凿一小孔,放入一小灯盏,慢慢加热,松树的胶液,就会倾流而出。然后把松木放入窑中,点火燃烧,这种窑长达十几丈,从头到尾,顶上设有几个小孔,烟粒会留在内壁上,余烟最后从小孔中飘出。据《天工开物》说:窑火要烧好几天,等停薪冷却以后,就可以入窑刮取碳黑了。最远的地方为清烟,这就是做上等墨的原料。中间一点叫混烟,只能做普通的墨。近头刮取下来的粗烟子,加工研细以后可以印木版书。接近门口的粗烟,只能做油漆、粉刷。

松烟墨

1.3油烟

除了烧松木,也可以烧油取烟。用油烧烟,油是什么油呢?明朝有个苏州文人沈继孙,会自己制墨。写过一本《墨法集要》,其中说:“古法惟用松烧烟,近代始用桐油、麻子油烧烟。衢人用皂青油烧烟,苏人用菜子油、豆油烧烟,以上诸油俱可烧烟制墨”。这样我们知道了,明代普通就是烧桐油、麻子油、皂青油、菜子油、豆油。其实还有猪油、漆油等。他又说:“但桐油得烟最多,为墨色黑而光,久则日黑一日。余油得烟皆少,为墨色淡而昏,久则日淡一日。”桐油烟成本轻,效果好。烧油烟的方式,照《天工开物》四库本的插图来看,和古时候点油灯差不多,把油盏放在下面的架子上,上面放一块板,慢慢板就变黑了,刮下来就是碳黑。桐油一斤,大约可得一两碳黑。但是用板收集烧烟,效率不高,后来改进的方式,是用碗或者瓦盆,下面放油燃烧,上面覆盖收烟。日本烧油烟的方式,和中国差不多。下面油蛊点火,上面合一个盖子以收烟。烧油烟的方式比松烟简单,清代油烟非常流行。

1.4工业碳黑

现代工业大量使用工业碳黑。譬如汽车轮胎、电池等等。制取的方法有多种,用天然气、乙炔、塔底油等为原料,可以用分解法,未必需要燃烧。现在市面上有不少墨汁,就是用工业碳黑制造的。古代刮取碳黑以后,还要水浸。宋应星《天工开物》说:“凡松烟造墨,入水久浸,以浮沉分精粗”。就是烟粒长久浸泡以后,有沉有浮,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得到最粗细的碳粉。

简言之魏晋以前:曾用石墨明代以前:松烟占九成,清代油烟渐多现代:王业碳黑

主要是以上四种,当然也有其他材料。就专业性而言,松烟制作是一个里程碑。质量也非常好。油烟作用的工艺比较简便,但普遍使用的时代比较晚。最方便,最简单当然是工业碳黑了。但是颜色就有些差别了。

2.胶质

墨汁的第二个主要成分,就是胶质。通常用动物胶,如鹿角胶、牛皮胶、鱼鳔胶等等。碳黑性质是稳定不变,动物胶却是不稳定,所以宋代晁说之《墨经》说:“凡墨,胶为大,”就是制墨工艺,加胶最重要。“有上等煤而胶不如法,墨亦不佳。如得胶法,虽次煤能成善墨。”煤就是烧烟得到的碳黑。煤好,胶法不好,这样的墨还是不行。煤次,胶法好,次等煤也可以做出好墨。

唐代韦续《墨薮》说:“凡书,先取墨,必庐山之松烟,代郡之鹿角胶,十年以上,强如石者妙。”鹿角胶是最好的制墨胶。

鹿角胶是将雄鹿的角,锯成一小段一小段,削去粗皮,漂出淤血,熬练成胶。时间一长,有如石头一样坚硬。性质清纯和缓,凝聚力好。

牛皮胶,是用水牛皮熬成的,牛皮胶经常用于油烟墨,每油烟十两,约用牛胶四两半到五两。

鱼鳔胶,在广东、香港又称为花胶,海味铺里边经常见到。用作熬汤喝,有滋补作用。在制墨上面有时用牛皮胶,还要加一点鱼鳔胶,不过分量很少,只能是牛皮胶的十分之一,再多就会粘笔锋了。晁说之《墨经》说:“凡胶,鹿胶为上,《考工记》曰:鹿胶青白,马胶赤白,牛胶火赤,鼠胶饵”,饵就是粉白,“犀胶黄,莫先于鹿胶。”在各种胶中,以鹿胶最好。《墨经》又提醒说:“胶不可单用,或以牛胶、鱼胶、阿胶参和之。”把几种胶加在一起,取长补短,发挥作用。新胶不如旧胶,但也不是越旧越好。要紧的是搭配得法,这在制墨业往往是有独家秘方。

碳粉和胶的比例:照晁说之《墨经》所言:“煤一斤,用胶五两,盖亦为尽善也”这是松烟制墨,要注意以前的一斤是十六两。如果是油烟,《墨法集要》说要根据天气来加胶,大约冬天是桐油烟十两,用牛胶四两半,夏天就要加到六两,详细我这儿就不说了。

简言之墨汁是胶状液体,含胶量非常重要。胶重则粘笔锋,胶轻则容易烟化。胶会腐败,墨汁发臭。墨汁干后,胶变成碎粒,失去胶性,不可再用。(胶本身是蛋白质,遇到细菌会腐败,弄到墨汁发臭。)所以胶对于墨来讲,影响很大。

本节要点:

墨汁成份:碳黑、胶质、水。碳黑:松烟、油烟、工业碳黑胶质:鹿胶、牛胶、鱼胶等。

思考题:

有关松烟墨的制造,可阅读宋·晁说之《墨经》有关油烟墨的制造,可阅读明·沈继孙《墨法集要》

3.墨汁中的第三个主要成分就是水。水的比例大小,造成墨汁的浓淡。市面上买来的墨汁,很少是水分刚刚好的。那么,怎么处理叫呢?

3.1墨汁减少水分的方法1

新开的瓶装墨汁,往往有点淡,就是水多,这时候有两个方法,一是把墨汁倒在敞口的瓷器中,让它的水分蒸发掉一部分。我用某牌子的墨汁,往往要预先倒在碗中三天,方才合用。注意不能在太阳底下晒,只能放在干燥而阴暗的地方。

减少墨汁水分的方法2

第二个方法,就是把墨汁倒在砚台上,磨上一阵,把里面多余的水磨成墨汁。

3.2墨汁太浓

如果倒出来的墨汁,用了一阵有点干了,觉得太浓,可以加点瓶子中的新墨汁,比加水更有把握。但是要注意,不同牌子的墨汁,不能掺合,有时候会产生块状物质,就好象豆腐花一样。如果你真的想加水,注意只能是非常少的一点点。通常使用水滴。水滴有两个孔,按住上面的孔,另一个孔就只能滴几滴水,如果是写小楷这样的字,一两滴水就影响很大。所以加水要非常小心。

或者可以用水盂和小铜勺,这些文具店很容易买到。磨墨也是用水滴、铜勺来加水的。等会我讲怎样磨墨。

3.3手磨墨汁

手工磨墨所得到的墨汁最为好用,尤其是陈墨。墨色好,渗透性好,咬得住纸,装裱的时候不会凐(yīn)化,浓淡由你自己调节。淡了多磨几下,太浓了可以放水,最为方便。

磨墨三件:磨墨要有三样东西,墨条、砚台和清水

先说说怎样买墨。有些人说,买墨放在手上,觉得轻就是好墨。这说法对不对呢?《墨法集要》说:“凡墨不贵轻,旧语曰:煤贵轻,墨贵重,今世人择墨贵轻,甚非。”就是不对,“煤粗则轻,煤杂则轻,”,碳黑细而纯就重,粗砺或杂,就轻。“春胶则轻,胶伤水则轻,胶为湿所败则轻。”轻胶也是有一些问题的。真正说到轻胶,是胶熬制得好,所以可以用得少。

《墨法要集》

《墨法集要》说:“胶好方始有力,可以减斤两,用墨因胶少烟多,故倍加黑,名为轻胶”。胶少,碳黑多,容易磨,颜色又黑,但是有什么缺点呢?“墨色黑且清,利于速售,但年远久藏,虑恐色退”。施胶少的墨,不能久藏。一条墨,如果其中碳黑多,胶少,这种墨称为轻胶墨。轻胶墨因为碳黑多,所以颜色较黑。因为胶少,所以容易磨。但也有缺点,胶少了,粘合力就差,时间长了就容易断。如果胶重,以前称为大胶,粘合力强,有利于长期保存。

《墨经》也说:“胶多利久,胶少利新,匠者以其速售,故喜用胶少”,胶少磨墨容易浓,但时间一长就断,不利收藏。“观易水奚氏、歙州李氏(这是古代的制墨大师),皆用大胶,所以养墨”。真正的好墨,是用大胶,有利于保养。所以你买新墨、轻墨,就要常用、速用,你想藏墨,就要买重的,大胶。几年一过,胶性稳定,就非常好用。

断墨

你看这两条墨,原来就有胶袋包好。干湿度没有变化,也没有受过外力打击,但忽然自己碎裂了,这就是因为施胶不够。而且碳黑的粒子也太粗,彼此之间有空隙,就容易断。

古人做墨,为了把胶和碳黑充分混合,就要做两次杵捣捶打的功夫。第一次是胶和碳黑合成一团,就要放在石臼中杵捣。《墨经》说:“凡捣不厌多,魏韦仲将(就是韦诞)《墨法》说:‘铁臼中捣三万杵,杵多益善’。唐王群德则用石臼捣三二千杵,盖其捣无数。”

墨分成小块之后,还要锤练,反复打过,务求里面没有小气孔,杵捣和锤打,是为了使碳黑和胶充分揉合。现在有些地方制墨,光是用手揉,好像做面包那样,或者用脚踩,这比古代差远了。做出来的墨条松,不结实。你看这断墨,中间明显有空洞,这是捶打不够。

断墨

下面讲讲砚台。磨墨需要一个砚台,砚台的形制,大约有四种,这是平砚,如果只需要很少一点墨,可以用平砚磨墨,这是平砚的实际例子,它上面是一个平面。磨的墨并不多。

这是淌砚,淌砚的表面,它是向水池慢慢倾斜,这样子取水比较容易,而且磨成的墨,墨量也比较多。现在很多外面所用的墨砚,就是淌砚,淌砚很早就有了,这是唐代的风字形淌砚,你可以看到这个平面,是一路往下斜的。

唐代淌砚

清代淌砚

凹砚,有人称为叫汤砚,陆游有诗“古砚微凹聚墨多”,说出了凹砚的好处。汉魏时期的古砚,有很多是微凹的。上次讲过,当时用墨丸或石墨,墨丸放在平砚上不好用。

唐代凹砚

这是唐代的凹砚,聚墨墨量是多得多

很多瓷砚就是凹砚,瓷砚可以磨墨,也可以磨朱墨,就是朱砂。

这是清代吕留良用的砚台,近来在杭州西冷印社拍卖

有些凹砚是特意做的,有些可能是磨的时间长了,形成了凹砚。

如果你用的墨量很多,那就要用一种砚台叫墨海。墨海好像一个大的盆子,那个墨放在里边,磨的时候,那个墨量就相当大。

墨海

这是墨海的实际例子,有些墨海的盖子也是用石头做,这个盖子可以舔笔用,十分方便。

磨墨加水。磨墨时加水,刚才说过,也是用水滴、水盂和小铜勺,注意只能是新水,就是干净的,刚刚取来的新鲜水。古人称之为“生水”。放久的水,细菌很多,会引起墨汁的腐败发臭。茶会败墨色,所以不能加茶水,或者用茶磨墨。其他如饮料、咖啡等等,都不能用。

古人说:“磨墨如病夫”,就是磨墨的时候,好像是生病的人,要按得重,推得远,磨得慢。为什么呢?因为你磨得快了以后,就会产生泡沫。有了泡沫,这个墨,我们叫热墨。热墨就很难用了。磨墨很费时间,现在有磨墨机,可以去买一个,我用家里的面粉搅拌机,绑了墨条,效果也不错。

墨条用过以后,应该放在墨床上,不要放在砚面上,古来墨床很多,有木的、瓷的、铜的,它是晾干墨条的一个小小的文具。如果你没有墨床,放在墨盒或者类似的地方也可以。

4.墨光

最后讲讲墨光问题。墨汁的主要成分,就是碳黑、胶质和水这三样东西。有些人很重视墨汁的墨光。墨光指墨汁的颜色和光泽。那么,要有什么样的墨光,才是好墨汁呢?

4.1颜色——墨度

烧烟最重要是细,墨汁最要紧是黑。因为制取原料和方法不同,碳黑也有深有浅,我们用的铅笔,是标明黑度的。B6就是黑而软,H6就是硬而浅,HB就是适中。可惜墨汁一般都不标明黑度。如果你一定想知道黑度,可以借一个或者买一个黑度仪,自己测量。测定黑度非常容易,只要几分钟就知道黑度是什么样了。

不够黑写成字就没有精神,古人想很多办法,增加黑度,基本方法是掺合几种原料,李时珍《本草纲目》说:“今人多以窯突中墨烟,再三以麻油入内,用火烧过造墨,谓之墨烟。墨光虽黑,而非松烟矣,用者详之。”在松烟里边加点麻油,烧出来的烟就比较黑。不过李时珍提醒说,这不是纯松烟。

4.2光泽——有光好还是无光好?

有些人认为,真正的黑,应该黑中带光。苏东坡有一段话影响很大。“东坡云:世人论墨,多贵其黑,而不取其光。”这句话透露出,宋代人论墨,最要紧是黑得够不够,有光无光没有关系。但苏东坡又说:“光而不黑,固为弃物;若黑而不光,索然无神彩,亦复无用。”这是苏东坡的个人观点,他主张黑中要带光。“要使其光清而不浮,湛湛如小儿目晴,乃为佳也。”这种光是清澈的,好像小孩子的眼睛,那种颜色,这才是好墨。

松烟和油烟拓本比较

古代碳黑分为两大类:松烟和油烟。照仪器的测定,松烟黑度比较好,但照人的视觉来看,好像油烟比较黑。左松烟拓本,右面是油烟拓本。松烟的黑色深沉无光,油烟的黑色有光。用于国画,松烟加水后层次清晰,表现力很强。可以说,松烟、油烟,各有好处。

《墨经》这么说:“凡墨色,紫光为上,黑光次之,青光又次之,白光为下。凡光与色不可废一,以久而不渝者为贵,然忌胶光。”墨光跟所用的胶也有关系,但不能看到胶光。磨出来的墨,如果看到胶光,就是胶太重了。

墨光是可以人为地调节的。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齐心协力南朝冀公墨法:“入紫草末色紫,入秦皮末色碧,其色俱可爱。”《墨法集要》告诉我们:“然欲墨之黑,一须烟淳,二须胶好而减用,三须万杵不厌。此不易之法,不可全藉乎药也。”就是烟好、胶好,而且要多打,这是制墨的根本。你不能去靠药来调节。靠药来调节黑色或者墨光,不是好办法。

要注意,墨光只是指墨汁黑色的光彩,有时候墨汁看起来很黑,干了以后却很灰,也是有的。所以《墨法集要》说:“以墨试墨,不若以纸试墨。”写在纸上,等它干后看颜色,这是最重要的。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墨丸颜色,写出来是黑中带红。在纸上看墨色,是最可靠的。

补充:怎样磨墨

有的墨条买来的时候就是有纸包着的,因为墨条怕风吹,吹了以后呢,经常会断裂,所以这个纸呢,你就让他包着,露出一部分就可以。砚台大的好过小的,多大呢?就是手转一圈很方便。如果砚面太小,手转一圈转不过来,那就不方便了。

这是淌砚,淌砚可以把水拉上来一点点,水不要多,多了以后反而磨墨不好、不方便,你一点点来。

磨墨的要求,就是重按轻推,按的重,推的时候轻,磨墨应该是比较慢的,不要快,快了以后会产生泡沫,我们叫热墨。热墨有了泡沫以后就没法用。所以,磨墨要慢慢的来。古人说磨墨如病夫。好像生了病的人一样,动作要慢。

本节要点:

怎样调节墨汁中的水份。怎样磨墨:介绍墨条、砚台、水。墨光以紫色为上,最好用纸试验。

要点解读:

思考题:准备一种墨汁,试调节它的干湿度,是否适合书写如果能力允许,买松烟、油烟墨各一,磨墨后观察它们的墨色和墨光。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axinbiji.com/3533.html
(0)
上一篇 2022年 12月 7日 上午9:28
下一篇 2022年 12月 7日 上午9:46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