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中天干与地支的区别,天干与地支在四柱中的关系

古人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中,总结出了阴阳五行的理论和依据,然而现代学习者、从业者,都抛开这个源头不去讲,因为其源头及过于庞杂,又需要有意识形态上理解性的能力,阴阳五行是纯粹的理论,对于一些人的思想理念中未免过于显得抽象。

如果我们把它运用到具体的事物中,必须有一个载体才行,才能便于运用。于是老祖宗又发明了阴阳五行理论的载体—-天干地支,以它来具体表现阴阳五行所代表的一切事物的内涵。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循环一周正好60组,所以叫60花甲子。实际上就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最小公倍数。花甲子表非常重要,它是阴阳五行理论的表现形式,是一切术数预测的工具。自然庞大的八字预测推演系统就用它来展开。

八字中天干与地支的区别,天干与地支在四柱中的关系

天地支的产生经过已经成了千古之谜,大挠创制天干地支的说法,因为没有更确切的证据,也只能作为说来对待。南怀瑾先生认为,易经不是我们老祖宗的发明,而是在我们人类社会之前还有一个文明,是那个文明发明了易经。不知什么原因那个文明消失了,我们老祖宗意外地继承了易经这份遗产(见南先生《易经说》)。南先生的推断尽管没有什么能够说服人的依据,但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有关易经干支这些神秘文化的来龙去脉已经很难完全说清了。

八字中天干与地支的区别,天干与地支在四柱中的关系

在经过了大量的实践总结,更加确切了我的对天干地支的判断,在此与大家分享这个内容,那就是十二地支是根据在太阳的作用下,大地的温度变化的十二个阶段而发明,它反应了地球表面的温度状态。十天干是根据人类在地球上所感受到的太阳的温度变化而发明的,同时天干也反应了太阳温度的变化。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甲丙戊庚壬为阳性,乙丁己辛癸为阴性。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性,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性。太阳是恒星,但是太阳的温度却不是恒定的,连续观察10年,就会十分清晰地感觉到太阳送到地球上的温度每年都有不同。每封6的年份温度一定高,每封2的年份温度一定低。,每逢9的年份温度开始走低,从这一年开始,以后的 5年太阳的温度逐年下降。逢4的年份开始,以后的5年里太阳的温度逐年增高。这个变化的周期性就是时间 10年为期。

八字中天干与地支的区别,天干与地支在四柱中的关系

古巫师们在日常观察中发现太阳温度的变化周期是10年,据此画出了《河图》与《洛书》,河图与洛书不仅表明了太阳温度变化的周期,还表明了这个周期变化下的影响,南北半球的转化规律,温度上升与下降时间间隔为5年。

十天干取像于太阳在不同的温度时的形状及典型的事物特点,用来描绘太阳的温度变化。

甲:日字有一个长拖把,早晨太阳刚露头,与地面似接欲离之象。意为太阳之温度渐升之意。

乙:上面的一横为天上的太阳,下面的一横为地,中间一竖为阳光,太阳的右端与大地的左端相连,意为太阳的右半部与大地的左半部接近,即太阳位于大地的东部上空之象,太阳的温度还会继续升高。

丙:上面一横为天上太阳,下面的框为大地,阳光从中间直射环宇,太阳在正上方,两条光线照耀大地,温度高之意。

丁:把丁字下面的钩向左延长,意为太阳光线仍然从中间照射下来,大地西部温度开始升高,意为太阳偏西,但是温度仍然很高之意。

戊:戊字本为一个四边框,为肥沃的土地,上面一点为成熟了的粮食作物。形变后右边是戈,为收割之用具,黄河流域小麦收获的时节,此时太阳的温度已经很高了。

即:上面一横为天,中间一横为大地表面,下面一横为地下,上下都向中间的地面输送热量,头上太阳晒,脚下燥热,此时环境温度最高,最利于植物生长之时,太阳直射之时。

庚:秋季作物丰收时,人们丰衣足食之象。上面的广字为尖顶的房子,人居住的房舍,庚字中间横倒的巾字,是麦穗放倒的样子,“人”压在谷穗上,意为人所占有,喜获丰收后的景象,秋天收获的季节。

辛:辛外形为长长的尖辣椒之象,上面的点为辣椒的把,下面的尖尖为长长的辣椒尾,辣椒收获在霜冻后,意为太阳的温度低了

壬:三横为河川,中间连接,河上结冰,代表天气很冷温度低了。

之时(壬、子有相通之性)。

癸:上部为两个山,下面的天为太阳,太阳在下面被压住,太阳躲在了重重大山后面,难见阳光,隆冬之时太阳很晚才出来之意。

十天干对应的流年温度状况:

甲、乙年,太阳温度在上升,

丙、丁年,太阳温度在高点,

戊、己年,太阳温度持续高点,并开始下降,

庚、辛年,太阳温度在下降,

壬、癸年,太阳温度在低点。

关于天干地支的发明,有的书中讲为大挠氏发明。天干与地支是不是均由大挠氏发明,以及发明的年代等无考证,我仅凭我的感觉把地支写在前,天干写在后,这不代表一定是先发明了地支,后发明了天干,天干地支这二十二个字的发明晚于巫师们对天体运动的认识,反映太阳运动规律的《河图》与《洛书》一定出现于甲骨文之前。

八字中天干与地支的区别,天干与地支在四柱中的关系

从天干与地支文字的构成上看,天干地支应为一人一次性发明。如天干中的壬与地支中的子,都是指寒冷时节的到来,在造这两个字时采用了同一个物象就是河水结冰,壬与子都是河水结冰之象。未与己都是反映温度到达高点时植物生机勃勃之象,造未字取象于植物的疯长,造己字时直接言说天上太阳晒地下热气蒸。

发明十二地支时依照火炉的温度高低是由木柴多少影响的这个思路,发明十天干时有的直接通过太阳的变化表述其温度高低,唯有戊、己、庚、辛、壬是用物候来反映太阳的温度。有意思的是申、酉是太阳的形状,庚、辛是物候现象,我就想,是不是把申酉两个字放在十天干中,把庚辛放在十二地支中才更合理?从这些细微之处比较,天干与地支同为大挠氏一次性发明的可能性极大。大挠氏一定是一个掌握了天文知识的大画家,并有超越常人脑力与丰富的灵力。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axinbiji.com/1625.html
(0)
上一篇 2022年 10月 28日 上午7:40
下一篇 2022年 10月 29日 上午8:17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